近日,商务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和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首批创新实践案例》。2018年,全国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挂牌以来,各部门、各基地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文化贸易创新发展,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探索形成了一批创新性强、具备推广价值的实践案例。
在商务部、中央宣传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首批十三个创新实践案例中,我市徐汇区基地“打造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品牌 建设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坚持数字赋能、政策赋能、平台赋能,激发文化贸易发展活力”两个案例入选。
上海市徐汇区基地按照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总体要求,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战略部署,发挥艺术品产业在传承历史文化和推动业态创新中的带动作用,形成艺术品产业整体优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2020年成功举办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活动,进一步确立艺术品交易的“上海时间”、“上海地标”和“上海平台”。
一 /
主要做法
一是危中寻机,确定艺术品交易的“上海时间”。在疫情影响下,引导全球秋季艺术活动排期,多元组织艺术品交易活动,贯彻“交易集中、效益集中”的办会理念,助力上海成为全球文化产业、艺术品交易市场中心。二是全力推进,打造艺术品交易的“上海地标”。启用全球艺术品产业上海地标“西岸艺岛·Art Tower”,凭借聚合型的艺术空间、一站式的交易服务、全要素的产业生态,打造上海建设世界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核心载体和全产业综合体。三是系统集成,构建艺术品交易的“上海平台”。形成新一轮艺术品交易月配套扶持政策,依托徐汇区“一网通办”推出文旅申报、行政服务、配套服务三大集成服务窗口,创新交易月线上展示交易系统,推动国际艺术机构加快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产业进一步在西岸集聚。
二 /
实践效果
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集聚超过100场艺术品交易相关活动,共包含3场大型艺术博览会、50余场拍卖活动、近50场画廊展销活动等。其中,西岸艺博会吸引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36个城市的97家顶尖画廊参展;ART021艺博会的参展画廊达114家,分别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43个城市。同时,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线上展示交易系统上线,为全球高品质艺术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
案例二:坚持数字赋能、政策赋能、平台赋能,激发文化贸易发展活力
上海市徐汇区基地发挥部门合力,建立由上海市商务、宣传等部门和徐汇区政府共同组成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徐汇)”领导小组,结合区域文化资源禀赋,聚焦动漫、影视、演艺、新闻出版传媒等重点领域,加快创新文化出口促进机制,不断提升基地发展能级。
一是数字赋能,激发文化贸易发展新动能。立足“AI+ART”联动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引进央视“5G+4K/8K+AI”实验室,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加快各类技术在文化体验活动中的推广应用。徐汇企业主体以数字化研发和运营作为出海的主要手段,探索数字技术和传统艺术融合发展之路。二是政策赋能,畅通艺术品交易全链条。依托西岸美术馆大道、西岸艺博会等,聚集国际知名画廊、艺术原创人才等,打通全球艺术品交易链条。与徐汇海关签订关区合作协议,探索通关便利化举措,为企业降低成本、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目前,徐汇区基地已初步形成艺术品创作、展示、交易、后台管理等各环节的产业链。三是平台赋能,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徐汇区基地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通过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北美综合运营平台、“上海早晨”书展品牌、“海上丝绸之路文库”和版权贸易信息服务平台等具有较强文化出口功能的平台和载体,不断拓展中华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搭桥铺路。
在数字内容方面,2020年基地七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共完成出口额1.36亿美元,同比增长85.7%。在艺术品交易方面,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为40多家艺术机构和30多场大型展览提供专业服务,总货值逾200亿元人民币。在文化走出去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北美综合运营平台节目和活动覆盖北美超3.3亿人口,外文版“文化中国”丛书销售到43个国家和地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通知原文
撰稿:国际服务贸易处tangxin
编辑:张瀚森、孙茜糖心vlog入口